对话保洁团队:积力之所举,则无不胜也|星级员工特辑
他们用手中的工具日复一日地擦拭着灰尘,也悄然打造出一片温暖整洁的工作环境。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处处流淌着悉心的清洁、无私的援手。PA团队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责任共担、经验共享、困难共克”。
问题一:可以讲述一下你们部门的工作氛围、成员之间如何互相支持、协作?遇到困难时如何共同解决的吗?
徐建兰:我们像一家人,谁活儿多,旁边人看见就搭把手;有急活难活,喊一声大伙儿一起上;谁有事儿,互相替班顶岗。看见餐厅、食堂忙,有空就去帮一把,慢慢大家都跟着帮。心齐,干活不累。
梅少华:打扫那些附着在表面的细灰尘,一开始可真是让人头疼!我们习惯性地就用抹布去擦,但效果很差——灰尘粘在物体外壁上,抹布只能擦到里面,根本使不上劲儿。后来,是我们团队的另外一位同事想出了个好办法。他发现用我们清洁用的软毛刷特别管用!对着灰尘轻轻一刷,那些顽固的灰尘就下来了。刷掉浮灰后,再用抹布一擦,表面立刻变得干干净净。关键的是,她自己试过觉得好用之后,完全没有藏着掖着,主动把这个小窍门分享给了我们所有人。只要有人问起“这个脏东西怎么弄啊?”,他都会特别耐心地讲解。这其实是我们团队的一个默契:不管是谁,只要发现了什么高效的工作技巧,都会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大家。一个人摸索出来的好方法,很快就能变成整个团队的“标配”。毕竟我们十几个人一起工作,细节千头万绪,不可能每个人都样样想得周全。但只要有一个人找到了那个“关键点”,大家就都受益。
游金玲:我们的工作氛围特别轻松融洽。虽然大家各自负责不同的楼层,但我们沟通非常顺畅。比如,有时七楼特别脏需要帮手,而负责五楼的同事一时抽不开身,这时如果三四楼或者一楼的同事正好有空,就会主动上去搭把手。大家会在群里说:“我这会儿忙,七楼稍等哈。” 立刻就会有人回应:“没事,我离得近、我这会儿有空,我去弄一下!” 同样,要是一楼同事特别忙,附近楼层的同事看到电梯脏了,也会主动说:“你先忙别的,这部电梯我正好路过,顺手打扫了。”
许文翠:是的,这种互相理解、主动补位的风气,让大家即使工作忙碌,心里也觉得顺畅、轻松。我们彼此支撑,形成了一个真正团结协作的小集体。
问题二:保洁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工作技能,比如木质地板面的清洁保养、地毯的清洁保养、大理石的保养维护、绿植的养护等工作,大家日常在工作中是怎么相互学习和汲取经验的呢?
凌彬:主要靠 “看、问、试”。操作设备,不懂就问张大哥,他会当场教;有时候外协的张师傅来了,也会看他怎么干,看会了自己再试试;绿植绿化不懂的我会在网上搜一些教学视频再实践,最后在和部门的同事一起学习梳理;一起干工作时,边做边学。做错了也不会害怕,大家一起想办法补救,然后下次记住。活到老学到老嘛。
黄清兰:这些好方法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。关键在于我们团队养成了随时交流的习惯。无论是休息时间、上班路上碰见,还是每日例会,大家都会主动分享遇到的难题:“昨天有个污渍怎么也弄不掉...” 紧接着,同事们就会纷纷献策:“试试用五洁粉?” “我之前用牙膏处理过类似的...”像去污粉的多种用法,就是大家这样讨论、尝试出来的。
问题三:面对日复一日的清洁工作,你们是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清洁标准的追求的呢?
许文翠:对我们来说,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,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客人的一句肯定和赞扬。当客人夸一句“你们这卫生搞得真不错!”,我们的信心一下子就足了,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,甚至有点“乐此不疲”的感觉。干完一遍,总忍不住想再检查检查、完善完善,就怕哪里没做好,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游金玲:对我来说,每天的清洁工作,就像起床后洗脸、刷牙、吃饭一样自然,它就是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我已经退休了,我更愿意把工作看作一种精神寄托。你想啊,我在家闲着也是做家务、搞卫生,和在这里工作本质上是一样的。所以我早就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。把工作区域的卫生做好,就像打理自己的家一样,看着眼前干净明亮的环境,自己心里也特别舒坦。保持这样的心态,工作就不再是负担,如同每日必做的那些生活小事一般。
问题四: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您深刻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?可以举个例子。
梅少华:说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我觉得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就能说明白。比如我们一楼大厅那些位置很高的蜘蛛网,面积大,清理起来很费劲。像我们女同事力气小,举那个长长的伸缩杆特别吃力,举个五分钟手臂就酸胀得不行。这时候,同事张大哥、邹大哥他们看到了,总会主动过来接手或者干脆直接接过去帮忙清理。打扫高空蜘蛛网的活儿,基本上都由他们包揽了。只要看到我们女同事在弄这个,他们都会很自然地搭把手。你看,这不就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吗?当然,不是说没有男同事我们就干不了这活,但确实会累很多,效率也低。这个例子就很直观地体现了团队互助带来的实际便利。
黄庭芬:有让我感觉团队很重要的时刻,比如协助二楼餐厅收餐盘这件事,最初完全没人要求我们这么做。是我们自己观察到,餐厅高峰期时,他们收餐根本忙不过来。收得慢,后续擦桌子、清理地面的工作就会滞后,而这恰恰影响我们保洁工作的效率。我们意识到:帮他们,其实也是帮自己。只要餐厅收得快,我们就能更顺利地完成地面清洁,整体工作节奏都加快了。所以现在,无论是中餐、晚餐还是夜宵高峰,只要我们看到餐厅忙不过来,不管是谁路过,都会很自然地搭把手帮忙收餐盘。
他们不仅清扫了物理的尘埃,更涤荡了我们对工作的理解。在这里,协作不是口号,是流淌在日常里的自然习惯;积极不是强求,是源于内心认可与团队支撑的从容力量。他们证明了,即使在最基础的岗位上,也能绽放出专业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