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王玲:尘埃中放光芒,细微中见真章|星级员工特辑
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日复一日的俯身擦拭、对流程的坚守、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较真,以及面对压力时“再急也要保质量”的沉静力量。她的故事里,有面对投诉时的自省,有收获好评时的纯粹欣喜,更有在方寸之间,用汗水与细心磨砺出的一方洁净空间。
问题一:在高峰期工作时,您是如何化解压力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的呢?
其实在入住高峰的时候,大家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都会增加。面对催促,我觉得主动沟通是关键。其实多数客人都很通情达理,我们需要及时告知进度并表示会保证做房质量,客人一般都愿意等待,甚至会说“不着急,做好就行”。当客人理解我们的时候,我会感到一丝暖意。我们理解客人等待的心情,内心同样着急,但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沉着细心,方能兼顾效率与品质。

问题二:当您收到关于房间清洁的反馈时,您会如何处理?有没有难忘的经历?
面对客人对清洁度的投诉,我的心情难免低落,但这也是一次让我深刻反省的机会:对待客房清洁工作必须更加细致,提升工作质量,检查环节绝不能因忙碌而松懈。越是忙碌,越要沉住气,急躁只会让更多细节从眼前溜走。
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刚入职时,曾因经验不足,未能彻底清理房间毛发便受到了客人的投诉,这次教训让我将毛发清洁列为重中之重。虽然后续已有改进,但细小的毛发仍极具挑战——尤其对我这样视力不佳的员工,常需借助用手触摸辅助检查。这提醒我,必须结合多种方式,确保卫生无死角。
当然,客人的认可也会让我倍感温暖。例如,之前有一次举手之劳帮助一个入住的团队清洗衣物和袜子,并彻底打扫房间。客人对此非常感激,给予了真诚的好评,这种肯定让我感觉:用心服务终将被看见和尊重。
问题三:这份工作体力消耗很大,且常常在幕后。是什么让您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昂的热情?
我觉得我们团队氛围很融洽,大家都会互帮互助。尽管高峰期人手紧张、工作繁重,但每当遇到困难,同事们都会主动伸出援手——无论是分担工作压力,还是善意指出不足、分享经验,这种互助的环境让我倍感温暖。
另一方面,我感觉工作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是我保持积极态度的动力源泉。当我看到自己打扫得整洁明亮的房间时,内心便充满满足感;若客人因住得舒心留下好评,对我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。我深知自己并非速度最快或技术最熟练的,但客人的每一次肯定都是珍贵的激励,让我越干越有劲。反之,若收到差评,我会深刻反思:是哪个环节疏漏了?哪些细节没做到位?我认为无论房量多少,质量始终是首位,发现问题便需要及时改进。
对于我负责的工作区域的整洁与工具管理,同样绝非小事。保持用具和工作区域井井有条、专业洁净,不仅可以让我上班心情愉悦,更是高效工作的基础:所有物品一目了然,工具齐备、环境有序,才能避免因临时寻找或缺物而浪费时间,确保服务流程顺畅无阻。
问题四:对于刚加入客房团队的新同事,您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想要分享呢?
给新同事的建议,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:条理性、清洁标准。第一点就是做房需要有条理性,需要遵循做房固定的顺序。如果缺乏条理,东做一下、西忙一下,不仅会让我们效率低下,也更容易让我们在工作中产生遗漏和疏忽。所以我们动手前需要明确步骤,专注完成一项任务后再进行下一项。这样就能明白自己哪里的工作已完成,哪里的卫生还待处理。这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。
然后就是客房工作最重要的清洁标准。我始终坚持一个标准:打扫后的房间,必须达到我自己愿意入住的程度。比如,每条毛巾的洁净度,我自己要觉得我自己也能放心使用才行。若连自己都无法接受,又怎能提供给客人呢?这就是我的全部建议。
王女士这份在辛劳与重复中淬炼出的专业素养和厚重责任感,不仅塑造了“一尘不染”的居住环境,更在无形中熨帖了旅人漂泊的心,让冰冷的房间有了家的温度与安心。她用最朴素的坚持,守护着客人“家外之家”的洁净与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