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张春利:主动多问一句,满意多添一分|星级员工特辑
从精准询问口味偏好、主动为客人提供帮助,到一丝不苟地钻研卖品的口味、追根溯源排查问题的成因,她展现的远不止是娴熟的技艺,更是一份将“用心服务”刻入细节的执着。
问题一:在向顾客推荐饮品时,你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或方法吗?面对选择困难的顾客,你通常会怎么做?
在为顾客点单时,我首先会了解他们的饮品偏好——是水果茶、奶茶还是咖啡。确定大致方向后,我会进一步询问客人具体口味喜好。例如,如果顾客倾向水果茶,我会询问他们喜欢的水果种类、或偏酸或偏甜的口感;若顾客在选项间犹豫,这些信息能帮助我更精准地为客人服务和推荐饮品。
其中一次服务经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:一位女士点了卡布奇诺,但我们当时没有这款产品。于是,我向她推荐了生椰拿铁或丝滑拿铁,她选择了后者。然而,她很快反馈说饮品“全是奶,没有咖啡味”。我立刻询问她平时是否习惯喝较浓的咖啡,她给予了肯定答复。我们随即为她重新制作了一杯咖啡浓度更高的丝滑拿铁。
这次经历启发了我,在此之后,当我遇到看起来可能经常饮用咖啡的顾客或者年轻群体,我会主动追加一个问题:“您平时偏好咖啡味浓一点,还是常规浓度?” 根据顾客的回答,我会个性化调整咖啡比例——偏好浓郁的,我会额外添加一份浓缩咖啡;选择常规口感的,则按标准配方制作。这个小改变显著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。
问题二:除了推荐产品,你觉得在点单环节,哪些行为能有效提升顾客满意度?
在服务顾客时,我会先将礼貌热情放在首位,使用规范的问候语。当顾客光临,我会主动询问并用心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。
同时,我会注重观察细节,预判顾客可能的不便之处,并及时提供帮助。例如,看到顾客手里拿着玩具等物品影响点单时,我会第一时间递上袋子帮忙装好,让他们腾出手来轻松挑选。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做了精美长指甲的女士点完饮品,我观察到她可能不便拆吸管包装,便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打开,她欣然接受了这份体贴。再比如,遇到带着刚游完泳的孩子、手拎滴水泳衣的爸爸,我也会立即提供袋子帮忙装好,这样既避免了地面湿滑和水渍滴落,也让家长能更从容地照顾孩子、安心选购。
问题三:你是如何保持对于吧台卖品(尤其是新品)的深入了解的呢?
每当店内推出新品,我们部门的团队都会组织集中培训,让我们品尝产品并提供反馈,帮助大家快速熟悉新品特点,也能及时调整产品的风味。我们也能更快的掌握产品的口味、制作方式等信息,在实际的服务中就能更专业地引导顾客选择喜欢的产品。
在牢记配方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小窍门:例如,区分饮品时,我喜欢关注饮品的差异点:像奶茶系列中的白桃鲜奶茶和茉莉鲜奶茶,本质区别仅在于茶底风味不同,其他原料配比、糖度、冰量以及出品规格都是一样的。这种方式,可以更好的帮助我记忆。
平时我还有不断尝试、用心观察的习惯。有一天下午,在制作鸡蛋仔的时候,我发现了一次性将面粉、鸡蛋、油等混合搅拌会出现大量难以化开的疙瘩。发现问题后,我及时调整操作步骤:应先将油、水、鸡蛋充分搅匀乳化,然后分次少量地加入面粉,边加边持续搅拌。这样调制出的面糊才会质地丝滑细腻,无颗粒感。否则,未充分溶解的生面粉团一旦被做成鸡蛋仔,顾客吃起来会明显咬到硬块,口感如同夹生,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和客人的用餐口感。
问题四:有没有遇到过比较难应对的销售场景?您是如何保持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,尤其是在高峰期压力大时,你有什么秘诀吗?
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,所以在忙碌时段人手紧张,也会有同事来及时支援,不会让我手忙脚乱。再者,对我自己来说,此时最关键的是保持情绪稳定,不要因慌乱而自乱阵脚。做事做服务都需沉心静气,稳扎稳打,同时合理规划手头任务的优先级与时间分配,确保高效有序地推进手上的工作。
除此之外,工作之余,我对烹饪也充满热情,尤其享受制作各类小吃:从炸物的薯条、鸡柳,到手工的包子、饺子,这些都是我的拿手好戏。这份对“做出美味食物”的热爱,也延续到了饮品制作中。当同事推着装满我制作的产品去销售,看到自己精心调制的饮品被顾客一抢而空时,那种满足感无与伦比。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售卖,更是对我手艺的真诚认可,是让我持续精进、保持热情的动力源泉。
问题五:可以分享一下你的销售或服务经验吗?
因为我们吧台的出品品类相当丰富,不仅限于饮品,还包括鸡蛋仔、冰淇淋、烤肠、爆米花等多种小吃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牢记每款产品的配方,更要不断摸索最佳的制作和呈现方式,深刻理解每种原料的作用。例如,鸡蛋仔现烤现吃能保证最佳酥脆度,所以如果客人单点鸡蛋仔,我就会特意为客人现做一个。如果顾客选择加冰淇淋,我们则会在烤箱中保温,因为放置一两小时鸡蛋仔会吸收冰淇淋的水汽变软,影响原本的风味。
耐心的为顾客解答疑问也是服务的重要部分。我想起了去年夏天,一位先生点了葡萄香柠茶后反馈有“香皂味”。我立即解释这是香水柠檬特有的香气,并当场切开香水柠檬和黄柠檬让他对比闻香,并和他说明两种柠檬不同的作用:前者用于果茶提香,后者则常用于柠檬水。客人听到我的解释之后,表示很惊讶,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风味,最终化解了误会。另一次,一位女士对生椰拿铁的配方提出质疑。这位女士取走饮品后,她很快折返询问:“你确定这是生椰汁做的?” 我明确告知这是“生椰乳”而非透明的“椰子水”,并立即取出原料罐展示,详细说明配方:生椰乳、咖啡、糖,这才解开了误会。所以,我认为在吧台的服务就是欢迎顾客随时对配方提出疑问,我们会耐心解释清楚。毕竟,沟通是消除误解、建立信任的关键。
一杯饮品的温度,可以来自恰到好处的糖分与冰量;而服务的温度,则源于设身处地的洞察与不厌其烦的真诚。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不怠慢任何一份需求”,这便是张女士朴素而有力的服务信条。她深知,每一次耐心的解释、每一次主动的伸手、每一次对问题的深挖,都在编织着顾客的信任与满意。真正的服务,不在于宏大的口号,而在于日复一日对专业的热爱、对品质的坚守,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与关怀。